为什么分手后感觉魂丢了,痛苦的一直寻找身边的ta

心理学对“鬼影”的研究,马里兰圣玛丽学院的吉利-弗里德曼及其同事(2022年)对“鬼影”的新研究中指出,尽管关系以多种形式而告终,但对说完就完的断崖式和无故失踪的“鬼影”接受者,他们受到的情绪影响是特别的。

研究招募了92名成年人(平均年龄34岁),这些人过去的“鬼影”经历从0到56年之久。其中44名参与者是“鬼影”发起方,36名参与者是“鬼影”接受方。参与者的任务是根据特定问题写下自己的切身经历。

在一起时我觉得不合适,分手后一段时间里我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ta。比如,晚上散步时会害怕前任在后面,梦见过前任和家人合起伙贬低我。逐渐地,我才明白了我们哪里不合适。”

“ta用短信说了句分手吧后我就再也联系不上ta了,就这样莫名其妙分手后有段时间异性对我好我就害怕和怀疑ta有坏心眼,我也想象过很多次有一天前任会突然出现时我有多么惊喜。”

“因为现实原因我们异地恋,我们很关心彼此的生活和工作,所以每天都会花时间聊聊。分手后很长时间里,我一看见手机有一连串的信息和语音提示时,我都会煎熬,希望是ta也害怕是ta。”

大家有没有在分手后被化作“鬼影”的前任们惊扰过?你是怎么从未表达结束关系的意愿下被迫走出来的?分手后,你是一种解脱感,还是感到内疚和悲伤?……

生活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结合的时代里,可以随时联系到一个人,也可以快速切断一切联系。关系的结束不再像以往那样“慢”,如今好像可以不加思索的一刀两断。

可关系虽然结束了,双方都离开了,彼此可能也不会再有交集,但情感上的分离体验还残存着。

心理学对“鬼影”的研究

马里兰圣玛丽学院的吉利-弗里德曼及其同事(2022年)对“鬼影”的新研究中指出,尽管关系以多种形式而告终,但对说完就完的断崖式和无故失踪的“鬼影”接受者,他们受到的情绪影响是特别的。

研究招募了92名成年人(平均年龄34岁),这些人过去的“鬼影”经历从0到56年之久。其中44名参与者是“鬼影”发起方,36名参与者是“鬼影”接受方。参与者的任务是根据特定问题写下自己的切身经历。

研究发现,所有参与者回想经历时唤起了一系列情感—幸福、解脱、冷漠、内疚和伤害等。

关于分手后的受挫感,研究结果有些意外,即这种情绪无区别性存在于“鬼影”方和“被鬼影”方。这或许是因为分手本身就是彼此共有的丧失。

当涉及到关系如何结束时,研究结果显示,“鬼影”方和“被鬼影”方都表现出强烈的不舒服情绪:

  • “鬼影”方更有可能因没有好好结束关系而内疚,尽管他们报告分手后确实感到解脱和欣慰。
  • “被鬼影”方更容易感到悲伤、被抛弃和被伤害的感觉,这种感觉在多年后仍然存在。

被幽灵化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一个人失去了控制感和自信,与emo为伴。“鬼影”承受方能够通过专注于个人优势,而不是这段关系结束后可能在自己身上唤起的脆弱感来生活,也许就能够找回自主感。

为什么有了更多的“鬼影”经历者

研究者认为鉴于社交媒体的普适性和重要性,约会app、聊天app和短信,这意味着当我们知道可以很容易用这种便捷的方式结束关系时,结束的意义被看轻了。这让留下的人更加痛苦。

分离是关系中最有力的那章。不止是用情深,失去时才痛苦,实则在一段日子里任何一种类型的关系往来在结束时,都会悲伤、难过和不舍,都值得用写年终报告的心态回望、展望和祝福。

所谓好聚好散,就是要好好相爱,也好好分手。懂得分离的意义,才能明白珍惜身边人的重要性,才能找到一种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方式。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